如何让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有有变化,通过创设“情境”课题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是语文学习有效性和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变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尤其是在八下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学习的形式有所调整,从改变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学习资源的多元化运用等方面,来探索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
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实践做法。
一、 语文学习,需要情感的投入
语文学科更注重情感的教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了一种感情、一种思想,它的产生一定都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如学习八下《安塞腰鼓》一课时,文章从一个方面展示西北高原的风土人情。需要通过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进而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热烈、豪放的情感,感受“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所代表的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的生命力。作者在文中不仅表现安塞腰鼓的特点和西北高原的地理风貌,更表现西北高原人民的精神风貌。写“物”是次要的,写“人”是主要的。学生很少读到这样情感热烈而豪放的文章,引导他们通过体会“茂腾腾的后生”腰鼓风采,体会西北人蓬勃的生命力。是不容易做到的。通过朗读进入文章的情境,想象西北高原壮阔的景象和生命力顽强的人群。
借助多媒体来创设直观情境,播放了有关安塞腰鼓的历史,和安塞腰鼓表演的影片。
在大家多次朗读课文后,我们先观看了特技教师何杰老师对“安塞腰鼓”的历史和发展特点的介绍,观看了他对刘成章先生《安塞腰鼓》的解读和分析。引发重点段落的朗读和品味。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二、 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形成学习内容主题模式
八下语文教材中,有关诗经主题的学习内容有四首:《关雎》《蒹葭》《式微》《子衿》。《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们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它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光辉的起点。《诗经》中的诗篇,以抒情诗为主体,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展示了人们生动活跃的内心世界。有人说《诗经》就是一部表白心灵的作品,对于心中的淑女,诗人直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思念情人时,诗人吟唱“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对意中人的追求,诗人充满了“宛在水中央”的惆怅和伤感;对夜以继日的野外生活,诗人发出“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反问。而且《诗经》中的作品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深化意境,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学习的方式就是诵读,把握好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如何创设诵读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和学习的深入。我引入了唱诵《诗经》。这些诗歌,在背诵方面没有难度,学生很快都能背下来。如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美美的语言和画面。我是在初步学习完诗篇时,进行的。请学生闭上眼睛,听唱诵。真是一种享受和陶醉。大家都深深地体会了《诗经》的韵律和画面,情感和句式之美。大家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学唱诵。一遍一遍投入的学习唱诵,那种情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真真体会了学习语文的方式变革,可以让我们如此地投入和领语文之美,中国传统文化之佳。
三、 基于语文单元学习内容,创设自主学习体系
八下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演讲词,演讲实践性强,适合开展活动,统编版教材也将本单元设计为活动探究单元,以活动任务为核心,通过对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比赛、评议等活动的整合,形成一个带有活动性、综合性、复杂性和交际性的自主学习体系。
以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三大任务为轴心,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体系。这个体系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关键,演讲比赛是亮点。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更扣合实践,在学习演讲词的基础上,学习自己撰写演讲稿,并举办一场班级演讲比赛。需要学生学习当众讲话的能力。
为此,我们在学习这一单元文章时,就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每一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是以何种思路展开论说的?四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需要把握:《最后一次讲演》的慷慨激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准确严谨,《我一生中的最要抉择》的风趣幽默,《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庄重典雅。
在学习演讲词的过程中,我们就引入多媒体学习资源,播放了《不负青春,未来可期》,《我有一个梦想》。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演讲者的技巧,并推荐课下观看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超级演说家》,许吉如《少年强则中国强》,衡水中学张锡峰同学的演讲《青春与梦想》,罗振4宇的《跨年度演讲》。并布置写作演讲稿《我的梦想》。
第三个阶段就是班级演讲比赛。以我教的两个班为例。都是趁着作文课举行比赛。进行流程都是先学习一些演讲时时注意事项,展示评分规则,小组内进行排演并推选本组优秀选手参加班级比赛。13班的同学基本都写了演讲稿,先是人小组,组内评选,然后每组推选一个获胜者参加班级比赛。共有12位同学参加。由主持人负责排号,安排演讲顺序。大家推荐5位评委,一位评议员。结束后由主持人负责协同评委评选出演讲赛的等次。评议员要对每一个参赛者的表现做一评议。14班的是同学们主动报名参加,共有7名同学。大家积极投入,给全班同学做了一个引领。比赛结果13班评选出特等奖:马子涵,一等奖:周乐涵、刘瑜涵,二等奖:琚家瑜、冯绘畅、苏郑元、孙鹤轩,三等奖:李心果、段淇斌、秦伟竣、王子音、王佳齐。14班特等奖:李浩轩,一等奖:雷乾乾、王思璇,二等奖:李国标、丁美茜、张书源、许亨。
我把同学们的演讲情况排成小视频,整理下来,播放给大家看的时候,大家能感觉到自己优秀的一面。
优秀演讲稿附后:
我的梦想
八年级十三班 马子涵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马子涵,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我的梦想”。 梦想是推动人们进步的动力。周恩来13岁时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年少时第一次看见世界地图,在地图上,他找不到自己的家乡韶山。朋友说韶山太小了,而毛泽东却说:“世界这么大,该有多少受苦人呐?”因此他立志要解放受苦的人,最终他带领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走了出来,成为一代领袖。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并且梦想这颗种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生根,并且再也没有改变过。小时候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浓厚的兴趣。我经常跟他们一起来到教室,他们讲课时,我就在教室后面听着。虽然听不懂那些诸如“for循环”“ifelse嵌套”之类的术语名词,但他们那滔滔不绝的神情着实吸引了我。
到了初中,我又遇到了一位老师。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在平时,他经常教我们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她总能把一个又一个烦恼化解开来,把一个又一个困难变得简单。在课上,他不仅传授我们知识,更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以至于我认为语文课是所有科目中最轻松、最有趣的。因为他在讲课时的神态是那样温和,他传授给我们的道理又是那样深切。她让我知道了教师可以对一个学生的影响之大。我决定要成为她那样的人,将教育的种子传播给更多学生。 我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教师。从儿时的一时好奇,到后来逐渐深刻的领悟,梦想的种子在我心中已然生根发芽。我会坚持我的梦想,并不懈为之努力!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我的梦想
八十三班 苏郑元
人人都应该有梦想。梦想,就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人民教师。还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时,我就有了这个梦想。
我知道我现在掌握的知识都是老师手把手教的。多少个朝霞染柳着清晨,老师领着我们在教室里晨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从我们的心中飞出,带着我们稚嫩的梦想飞向远方;多少个骄阳似火的中午,老师一边吃饭一边为我们修改作业,老师把红色的答案写在我们的本子上,也把金色的梦想印在了我们的心上;多少个落日楼头的黄昏,老师在办公室里,在桌前,在灯下精心地编写教案,那明亮的灯光划破夜空,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啊!老师,用自己的肩膀托起明天的太阳! 当一名人民教师无比自豪,当一名人民教师无比光荣!
梦想,是征途上的路标;梦想,是大海里的航标灯,沿着航标的指引,踏上征途向目标前进,这是我们的使命。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光荣的,也是艰辛的。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知道我必须撒下更多的汗水,付出更多的艰辛。梦想是一座雄伟的大厦,我现在刻苦地努力就是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理想的目标是辉煌的,通往理想的道路却是曲折的,需要我迈着坚实的步伐走下去。认真听好每一课,就是为理想的大厦添一块砖;认真写好每一篇作业,就是为理想的大厦加一片瓦……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的未来,而我的未来正起步于现在。
梦想,是一轮辉煌的太阳在我心中闪烁光芒,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老师在黑板上工整地写字,我从老师的身影中看到了自己的明天;老师在讲台上热情地讲课,我从老师甜美的声音中听到了未来的呼唤……我认真地听认真地写……我在向未来迈出坚实的步伐……
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的梦想。我的梦想在闪光,我的中国梦在闪光!我坚信:无数闪光的中国梦必将照耀着伟大祖国以骄人的步伐迅速走向繁荣富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