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之后,我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年级平均分一个进步,一个年级平均分退了一个名次。只是感觉退步的这个班级高分的学生比上一次有所降低。以前都是年级前100的同学大概是11个以上,这次才7个。
晚上评讲卷子。学生打开了好分数网,一起去看一下我们的失分点。两个班的共同的丢分点在古诗文的阅读上,尤其是古诗的鉴赏阅读。这次考试的古诗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时是我们班的同学选讲的这首诗,可能对重点的理解和把握没有很好的强调,尽管我也在后来有一些讲解和提示,但是对于学生的把握这首诗歌的内容和名句的赏析,我只是讲解了,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缺乏落实。可以说这个教学过程的低效和无效。这是需要我反思了。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要在明确的适宜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经过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体验和练习,积累和提升来掌握学习的内容。这是需要我重新把握学习内容和学情的。
对于这一首诗,学生需要把握诗意:
1.节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懂诗歌大意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3.品读赏析
诗眼:可以是全篇中最精彩和最具关键性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所在;也可以是诗词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或词。
诗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为什么能够就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反送别诗伤感悲戚的格调,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表明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此句蕴含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这首诗抒发了样了情感?
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高远旷达之志。
炼字:首联的“辅”“望”如何赏析。
“辅”是辅佐,拱卫的意思,是说三秦大地拱卫着长安。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望”一个“望”字将远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明两地相距并不遥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诗歌中有何作用?
“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情相送,以劝慰之语作别。劝勉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心落泪,哟啊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以及与友人真挚的友情,使全诗气氛变得豪迈壮阔。
在理解古诗文时,我需要做的功课,就是理解更精准,尤其是题目的精确应对。对于学生古诗文的背诵检查,我只交给了学生,自己的抽查落实不够。更需要调整的是我的自以为是,该背诵积累的知识需要给学生留有时间,自己的讲解分析要少。不能看不起语文的背诵功夫。